2019年10月,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就在会议期间,一位身穿西装、面容显得稍显稚嫩的少女引起了在场众多嘉宾的关注。许多人最初以为她是随同某位受邀嘉宾一同前来的年轻人,然而当她稳稳地在嘉宾席上就座时,才让大家震惊地发现,这位少年轻松地突破年龄限制,成为了论坛的正式受邀嘉宾。
她的名字叫做谈方琳,年仅15岁,她因破解了一个被誉为世界难题的数学课题而受邀参会。在与央视记者的互动中,当记者表示希望对她进行独家采访时,谈方琳却笑着婉拒了,理由非常简单:“别让我妈看到!”
这个“顶尖科学家论坛”并非只是外界赋予的名称,事实上,论坛本身的全名便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办,会议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论坛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讨论着最前沿的科学话题和研究成果。要想成为论坛的受邀嘉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是在科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才能够获得邀请。
那么,谈方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她又是如何解决这一世界难题的?为何她会拒绝媒体采访呢?
对于许多人来说,数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科,然而谈方琳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无比的兴趣,甚至沉迷其中。她的父母早早发现了她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字与符号,谈方琳却能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一样领悟其中的奥秘。
谈方琳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甚至主动报名参加了多个数学竞赛班,不断挑战自我。她的家庭环境也为她提供了充足的支持,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尤其是她的父亲,还是一名数学教师,能够在她的数学学习上给予充分的指导。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谈方琳逐渐提出了一些父亲也无法解答的问题,父亲无奈之下只能请学校的数学教授来帮助她解惑。在这样的环境下,谈方琳的数学研究进入了良性循环,凭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她可以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腾出大量时间,深入探讨复杂的数学课题。每当攻克一个难题,她都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进而激发她更加浓厚的兴趣。
初中阶段,谈方琳的数学兴趣逐渐转向了一些更为复杂的课题,她开始接触并研究数学界著名的难题。她的父亲也深知女儿的才华已经不仅仅能用“天赋”来形容,她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学神童”。
然而,尽管她的数学天赋异于常人,谈方琳也有自己的困扰。她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重的“偏科”问题,虽然数学成绩突出,但其他学科的表现却相对较弱,因此她的总体成绩并不算特别突出,经常被老师提醒要加强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此,谈方琳自己也有些焦虑,但她的父母却并不着急,反而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尊重她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到了2018年,14岁的谈方琳已经养成了每天阅读数学期刊的习惯。有一天,她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看到了一道名为“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的数学难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话题或许非常陌生,但对谈方琳来说,这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
文章提到,一位叫兰金的教授给出了这一问题的估计公式,并且这个公式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公式,凝结了兰金教授五年的心血。然而,经过一番计算,谈方琳认为这个公式仍然太繁琐,结果也不够精确。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她决定要尝试改进这个公式,令它变得更加简洁而精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谈方琳仅仅是一名初中生,许多同龄人还在为如何完成作业而发愁,她却已经在为数学界的重大突破而奋斗。尽管时间有限,她依旧坚持在课余时间钻研计算,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为了更好地理解英文资料,她还花时间加强英语能力,最终取得了九游娱乐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9年,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敲和计算,谈方琳最终提出了一个更加简洁、准确的贝祖数估计公式。她将这一结果发表后,经过数学界验证,证明她的公式远超此前的公式,成为了数学界的一个重要突破。正是这一成果,使得她受邀参与了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在论坛上,谈方琳的表现令人称赞,她举止得体,语言流利,甚至能够与外国科学家毫不费力地用英文进行交流。与她坐在一起的吉罗·麦森伯克,正是世界光遗传学领域的开创者,他对谈方琳的成就赞赏有加,并向她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鼓励她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开创更大的事业。
然而,谈方琳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她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数学建模部分,对于其它领域的内容,她并不完全理解。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全方位的数学家,只是对某些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她表示,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这次参加论坛最大的收获便是能和各领域的科学家们进行交流,吸取更多的经验。
尽管如此,央视记者希望对她进行深度专访时,谈方琳却再次婉拒了:“别让我妈看到!”她的低调与谦逊令人感动,也解释了为何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女并不太为公众所知。她的父母一直注重培养她的内在素质,而非让她过多关注外界的评价。
事实上,谈方琳的父母早就意识到,过多的关注与曝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他们在欣喜之余,深知“伤仲永”的故事,担心过早的名声和成就会让女儿迷失在名利的漩涡中。因此,他们始终教育她,不必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专心做好自己热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思考:对于这样的天才,是否应该要求他们全面发展?是否应当“纠正”他们的偏科问题?或许,对于这些与众不同的天才,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让他们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减少无谓的干扰,给予适当的德育和常识教育,而非让他们陷入过多学科的压力。这样,他们能够在专业领域中更好地深耕,创造更多的成果,从而回馈社会,推动科技的发展。
在此,我也希望能与你建立更多的互动。若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加入我们的讨论,和我们一起深入思考!
电话:13929967909
座机:0757-83205002
邮箱:19407036@qq.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国际交易中心8座2楼3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