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持平的艺术实践中,诗词不仅是命题的灵感来源,更是进入创作精神深层的钥匙。这些作品多以历代诗句为题,取自唐诗、宋词、元曲之中,以现代丙烯语法将诗中情境、节奏与情感转化为一幅幅层次丰富、气韵灵动的画面。
其画中所引诗句,包括岑参边塞诗《白雪歌》、元好问的《摸鱼儿》与苏轼《望江南》等,皆为文学史上风格鲜明、情感深沉的代表之作。这些诗文不仅提供图像形构的引线,也成为情绪铺陈的节点。陈持平也取诗中意象,如「明月」、「飞鹤」、「孤云」、「烟雨」,或取情境,如「折草」、「远思」、「春水」、「幽林」,藉笔触铺排,营造一种含蓄而余韵深长的视觉经验。
陈持平的作品构图多具开放性,画面节奏从容,色彩处理时而清亮透明,时而沉稳层叠,展现出创作者对画面结构的节制与实验之间的平衡。观者不会看到具象还原的古典场景,而是在抽象与象征的交界处,感受到诗意化为笔触的自由运行。一如《问世间情为何物》中的仙鹤群舞,或《休对故人思故国》中烟雨微茫的暮春景色,皆展现出他对于诗句背后意境的直觉转译与视觉提炼。
陈持平系为医学教授,产前细胞遗传学权威,于镶嵌型染色体异常诊断领域有重大贡献。近年转向艺术创作,致力以古典诗词为灵感,结合现代丙烯媒材,发展出色彩奔放、笔触自由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融合诗意与形式探索,展现细腻的情感书写与视觉节奏。曾于台北中正纪念堂举办个展《大爱大美──陈持平创作展》,并多次刊登于《中国收藏》《中国艺术》等重要艺术刊物,显示其创作能量与文化视野。
陈持平|《白雪歌》(唐·岑参)系列作品丙烯颜料91×72.7cm 2021年
在《白雪歌》系列中,陈持平以岑参诗句为灵感,转化为极具视觉张力的雪景画面。画面中央一排高瘦树干直立于雪地之九游娱乐官方平台上,枝头覆满飞雪,在明亮蓝天映衬下闪耀如光。他运用泼洒与点描技巧,制造出雪花飞扬的动态感,使整体画面彷彿凝结于风雪骤起的一刻。
而前景斜斜落下的树影与地面笔触呼应风势,加强了「北风卷地白草折」的诗意场景。画面色彩简洁,仅以蓝、白与些许黑色勾勒轮廓,营造出一种极地般的清冽氛围。这件作品既具诗意转译的内涵,也呈现出陈持平对笔触与构图节奏的掌控,透过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流动,再现边塞诗中壮丽而萧瑟的意境。
《渡河入林》是陈持平依据海明威名着《渡河入林》,结合诗意、色彩与现代丙烯技法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一艘载有书写标记的小船漂浮于水面,彷彿正准备穿越映着深秋红林倒影的静谧河流。岸上树木染上秋意橘红,犹如燃烧的火焰般伫立,而其倒影在黑水中扭曲闪烁,增添了梦幻与诗性张力。
作品色彩对比鲜明,背景以深黑铺陈,衬托出林木与水面间的光彩流动。树影与光点的笔触细腻,显示出艺术家对自然节奏的感知与掌控。小舟不仅作为画面焦点,更引导观者的视线向画面深处推进,形塑出一种从现实向诗意空间转化的过渡感。这件作品展现陈持平对传统诗境与当代表现的融合,也体现他对时间流动与生命转换的深刻感知——既是渡河,也是入境,一场静中有动的精神远行。
《秋之韵》是陈持平创作中风格独具的一件画作,以幽默中带诗意、静谧中见叙事的方式呈现秋日情境。画面主角是一只背对观者、体态圆润的三花猫,安坐于栅栏前,凝视远方灿烂如焰的秋林。其姿态稳重、沉静,彷彿陷入深思或追忆,与背景中汹涌奔放的红橙色块与喷洒墨点构成强烈对比,带出一种观者与被观之间的默契与张力。
画面中央那棵洁白的枝干裸树,如火苗般绽放,在层层红叶与抽象色斑中脱颖而出,似为猫凝视的焦点,也似牠心中某段记忆的寄托。背景以浓烈的橘红为主调,墨紫与深蓝斑点穿梭其中,既像飘落的秋叶,也似记忆片段,在视觉上增添了一种朦胧而静动的诗意氛围。
陈持平透过简约而精准的构图,将动态笔触与静态凝视融为一体,营造出情感浓度极高的画面节奏。这幅画不仅描写一个具象场景,更象是一场关于季节、记忆与凝视的内在旅程。猫作为观看者的化身,也引导观者进入一种沉静观照的情境之中。在繁复色彩与单一主体的互动下,《秋之韵》成为一首可见的秋日沉思诗。
陈持平|我决定爱你一万年丙烯颜料、画布91×72.7cm(30F)2019年
《我决定爱你一万年》画面中两只丹顶鹤相互凝视、姿态优雅,头顶的红斑在一片灰白雪景中显得格外鲜明,彷彿是寒冬中唯一持续燃烧的情感印记。背景以层层叠叠的灰色笔触与直线描绘出一片冬林,浓密而静谧,呈现出封冻季节中万物沉寂的氛围。
画面以大片雪花洒落构成前景,营造出细密却富动感的视觉节奏,也象征时间的流动与坚定爱意在其中的恒久不变。丹顶鹤常被视为长寿与忠贞的象征,而作品标题则进一步将这份寓意转化为对情感的承诺与宣言。透过简朴的色彩对比与诗意构图,陈持平将深情的情感投射于自然意象之中,使画面成为一首静默却动人的情诗。
《含苞待放八朶花》画面以纯粹而饱满的黄色作为背景,彷彿整幅画沐浴在温暖阳光之中,洋溢着希望与生命的律动。画面左侧的八朵红色花苞紧紧相依,枝茎线条带有节奏与动感,象征尚未绽放的情感能量正酝酿于心。
一只深蓝色蝴蝶轻落其上,以极具存在感的造型穿越整体构图,其黑色翅膀与红黑交错的身躯在明亮底色上形成鲜明对比,如爱情的访客般,悄然降临于那尚未盛开的心田。
花与蝶的相遇,寓意着情感的靠近与悸动,也传递出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刻。陈持平以简练的造型与高彩度的色彩处理,使这幅画作如同一则视觉诗,展现出他对爱、生命与自然的敏锐观照与温柔笔触。
陈持平|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
此幅题为《秋词》的作品,援引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二首〉中的第二首。刘禹锡在诗中突破传统咏秋的悲凉调性,以昂然语气直抒胸臆:「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句展现出一种对秋色的冷冽之美的赞颂与赞叹,在他笔下,秋天不再是哀愁的象征,而是一种洁净、深邃、清朗的精神状态。
陈持平将这样的诗意转化为一幅充满视觉张力的抽象作品。画面以强烈的橙红与黑色对撞,中央的深黑横带象是一道水面或夜幕,不仅成为构图的分界线,也形成上下镜像的呼应。橙红如焰的背景与点状色块构筑出热烈的色彩场域,与诗中「深红出浅黄」的层次对比相呼应。画面上方的垂直线条错落密布,如同枯枝残梗,营造出秋林萧瑟的氛围,但在色彩与结构的编织中,又不失节奏与生命的律动。
陈持平运用洒点、滴流与刮画等多种技巧,使画面产生有如霜降后秋林微动的细腻肌理。红、白、橘、黑的色点与流线交错堆栈,既如落叶飞舞,也如光影闪烁,延续诗中「清入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冷冽之中蕴藏动感的诗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画作并未直接描绘高楼、秋树或山水,而是以抽象语汇呈现对秋季的内在感受与诗意精神的重构。刘禹锡诗中所传达的,既是对秋色的审美反思,也是对内心情境的映照。而在陈持平笔下,这种清寒高洁的精神被视觉化为色彩的浓烈与结构的紧密,将古典诗意中的深层节奏转译为现代画布上的形式节奏。
这是一幅既沉稳又炙热的作品。它不仅仅捕捉了秋天的色相与氛围,更呈现了刘禹锡所倡「秋日胜春朝」的审美——一种对季节与精神状态的主动选择与内在张力的展现。在这样的创作中,我们见证的不只是对诗句的视觉诠释,而是陈持平与诗人之间跨越千年的对话与共鸣。
陈持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元好问)丙烯颜料、画布91×72.7cm 2022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取自元好问名篇《摸鱼儿・雁丘词》,描绘一对相依相偎的白天鹅,在翠绿湖面上交颈成心,传达出诗句所指涉的深情不渝与忠诚共生。湖面清澈倒映着天鹅的姿态,绿水间游动着几尾红鲤,画面静谧而温润,充满生命的灵光。
画面上方的密林以深绿与暗红交叠堆栈,呈现层层递进的视觉深度,湖边枯枝横卧,使画面添入一抹沉静而带些伤感的气息,隐喻着爱情中的守望与离散。陈持平以丙烯颜料层层堆栈与晕染,使画面既富装饰性也富诗意。
虽取题于悲壮的词句,但画面并不直接描绘生离死别,而以和谐对称的构图与温润色调表达「生死契阔」的精神寓意。天鹅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陈持平对情感忠诚、生命连结的深层诠释。
陈持平|寒食后,酒醒却谘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宋·苏轼)
《休对故人思故国》一作,灵感取自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陈持平以当代表现语汇诠释词中那份在暮春登高远眺时的深层感怀。画面以厚重黑墨构筑出陡峭山势,层峦叠嶂的岩壁之间,迷雾缥缈、烟岚翻腾,彷彿「烟雨暗千家」的景象缓缓展开,成功转化词人视野所及的辽阔与感性为画面空间的张力。那抹高挂天际的橘红圆日,则指向「春未老」的暮春时节,也在冷暖对比中牵动情绪的层次。
飞鸟群自远而近,带动观者视线穿越画面纵深,如同词中「试上超然台上看」的视觉模拟。画面虽无人物,却在氛围营造中渗入词人心理活动的转折:从酒醒后的怅然失落,到以茶、诗、酒寄托情志的自我调适。画作在凝重与静谧之间,流露一种对思乡情感的节制与升华,将「休对故人思故国」的意志内化为画面气韵的转向。
此作不仅是一幅山水写意,更是一首词意的可视化诠释。画家透过丙烯的晕染特性与笔触的收放,将历史词章转化为具空间感与精神厚度的视觉语言,呈现一种横跨千年、关于凝望与自持的当代回应。
在《秋天的故事》中,陈持平以浓重色调与层层叠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诗意的秋日氛围。画面上半部的林木被渲染为深红与暗紫,犹如枫林染尽,点缀以白色花点,彷彿林间落雪初降,与秋意交错。画面下方为平静水面,倒影映出上方景致,两只白天鹅轻划水面,成为画面中心最明亮之处,也如同故事中的主角,在沉静与浓烈色彩间牵引观者的视线。
天鹅的相伴,为作品注入柔和情感与叙事性。无语的对视与并肩而行,似述说着一段秋日相逢的低语。陈持平以极简笔法刻画水禽的姿态,对比于背景的层层叠色,使画面在动静之间流露温婉情致。此作不仅描绘秋之景,亦凝聚秋之情,展现陈持平以诗画语境构筑情境叙事的能力。
陈持平|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唐·李白)丙烯颜料、画布91×72.7cm 2020年
此作灵感取自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诗,诗中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开篇,渲染万籁俱寂、天地空旷的场景,并以「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作结,传达诗人与自然万物对望时的深层精神共鸣。陈持平以大面积深蓝调铺陈画面,构筑出清冷、幽远的天空与雪山意象。群鸟翱翔于高空,白色鸟影如同心念飞散,呼应诗句中的高飞与孤云之境。
画面下方是静谧坚实的雪山,微露金光,彷彿日落时分的余晖洒落,传达出敬亭山的恒常与厚重感。山脉与天空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构成动静之间的节奏张力。画面构图简洁明晰,却蕴藏深层哲思。陈持平不以繁复描绘景物,而是以色彩与象征召唤出诗句中的精神意境,展现一种超越自然写实的情感表达。
此画不仅视为对诗意的图像转译,更是陈持平个人精神世界的回映。藉由「敬亭山」这一无言之山与「独坐」之人对望的画面,他勾勒出一种内敛孤高的观看姿态,让观者在沈静的构图中感受到孤独中的自在,与天地万物之间的默然共感。
陈持平以诗为媒、以画为语,穿梭于古典意象与当代视觉之间,建构出一种凝视自然、回应情感的诗画世界。他从唐诗、宋词中撷取词组,只字词组之间却承载丰富的情绪滤镜与哲思重量。无论是秋林红叶、雪原飞鹤,抑或是山川孤影、鸟云对望,每一幅画作皆不止于风景描绘,更象是情感的显影、记忆的折射。
这些作品呈现的不仅是时间与四季的流转,更体现了艺术家对「观看」本身的深层关怀。他笔下的猫、天鹅、丹顶鹤、蝴蝶等,皆成为凝视者的化身,静静伫立于画布边缘,回应着画面深处那些尚未明说的心境与思绪。这样的凝视,不只是对自然万象的投射,更是一种关于生命感知与情感寄托的诗意实践。透过这十件诗画交融的作品,我们得以窥见陈持平艺术创作中深沉内敛、感性绵长的一面。
在这些画作中,观者得以窥见一种不同于强烈动势的创作状态,一种更倾向低回、私密与静观的艺术表情。在每一笔轻抹、每一层色彩的堆栈中,陈持平将诗的余韵转化为画的余光,于不言之处,寄托深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枣庄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曹斌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1750瓶茅台将被司法拍卖:起拍价165万,与涉黑案有关,其中一名所有人已被执行死刑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命中率100%,王俊杰5中5砍13分,三分3中3&正负值+22全场最高
“智驭未来 应势图新”,陈文辉、张军扩、李稻葵等解读当下热点,涉及宏观经济、AI、资本市场、稳定币......
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苹果、华为等推动手机无卡化 已在可穿戴设备落地
魅族 20 / 20 PRO 手机外屏重生计划发布,169 元一口价焕新
小米开启超级小爱更多机型试点招募,含 Xiaomi 12S Ultra 等
三星显示以 6000 尼特刷新 Micro LED 智能手表屏幕亮度记录
LGD 首展世界最快 OLED 显示器面板:QHD 540Hz,720p 模式 720Hz
爱速特推出 AS72R 旗舰机架式 NAS,搭载八核 AMD Zen 4 处理器
电话:13929967909
座机:0757-83205002
邮箱:19407036@qq.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国际交易中心8座2楼3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