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NINEGAME)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被导弹击中45个顶尖实验室被毁;全球仅1人拥有的新血型被发现科研圈日报
发布日期:2025-07-13 06:52:55 浏览次数: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教授Eldad Tzahor在被导弹摧毁的实验室前。来源:当事人/以色列时报

  《以色列时报》(Times of Israel)消息,全球知名的研究机构——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在当地时间 6 月 15 日发生的空袭中被导弹击中,生命科学大楼和另一栋仍在建设中的空置大楼被摧毁,约 45 个实验室遭毁坏,园区内约 90% 的建筑存在不同程度损坏。目前尚未出现人员伤亡。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拥有约2600 名教职员工和 1800 名学生,以领先的生物医学和多学科研究闻名于世。Science Business 网站的消息称,该研究所现有的 270 个研究小组中有 44 个需要另寻场地,研究所管理层内部估算显示,修复受损设施可能需要耗资约 5 亿美元。目前科研人员都在居家避难,现阶段科研工作已完全停滞。一名实验室被毁的心脏生物学学者表示,他实验室中数千份动物和患者的心脏组织、DNA 与 RNA 样本都被埋入废墟,22 年的积累一夜清空。此外,该研究所为科学家们提供的许多共享精密设备也被破坏,可能导致更多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此次导弹袭击还导致多项欧盟资助研究项目受阻,一位科学家估计约 15 项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资助项目可能受到影响。魏茨曼研究所是以色列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最大科研机构之一。自 2021 年启动的欧洲地平线计划实施以来,魏茨曼研究所已获得 118 项资助,其中 63 项来自 ERC。这使得该机构成为 ERC 资助获取成功率排名第三的单一研究机构,仅次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名魏茨曼研究所的学者认为,这可能是针对以色列袭击伊朗核科学家一事发起的报复行动。(以色列时报,Science Business,C&EN)

  近日,法国国家血液机构(EFS)宣布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血型系统,并在 5 月 31 日召开的国际输血协会(ISBT)世界大会上获得正式认证,成为全球第 48 种血型。该系统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确认的血型为 EMM 阴性,即红细胞表面缺乏人群中普遍存在的 EMM 抗原。截至 2025 年 6 月,该血型在全球已知的唯一人是一名居住在巴黎的 54 岁瓜德罗普岛(法国的海外省,位于加勒比海)女性,由此也被称为“瓜达阴性”(Gwada negative)。

  ISBT 规定,一个血型系统需满足基因决定、可遗传、可通过血清学或分子技术识别,并存在对应抗体等标准,EMM 阴性血型完全符合。该血型的发现可追溯至 2011 年,当时,这位“瓜达阴性”的携带者进行了术前常规血液检测,结果发现,其血液中存在一种无法被已知血型系统识别的“非常规”抗体,但当时受限于技术条件未能得到确切鉴定。2019 年,EFS 的研究团队利用高通量 DNA 测序技术成功识别出导致这位女性 EMM 抗原缺失的独特基因突变。他们发现,这位女性的父母各自可能携带一个可能导致 EMM 抗原缺失的稀有基因变体,并将其传递至后代的基因中,最终导致后代缺失 EMM 抗原。

  “瓜达阴性”的发现对输血医学具有重要意义。缺乏 EMM 抗原的个体若接受了含有 EMM 抗原的血液,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物质,可能引发包括溶血在内的危险输血反应。因此,EMM 阴性血型携带者“仅能与自身血液兼容”,目前已知的献血者中无人能安全为其供血。EFS 及输血专家强调,识别此类稀有血型对于保障输血安全、指导血库鉴定、编目和保存稀有血液单位至关重要。未来,科学家们希望能找到更多具有相同基因变异的个体,以便更好地为有相似需求的患者提供医疗支持,同时进一步拓展对人类免疫血液学多样性的认知。(EFS,The Hindu)

  6 月 22 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该校 2025 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章程显示,该校 2025 年只面向浙江省招生,学费标准为 96000 元/生・学年(学校为 2025 级本科生提供四年等额奖学金);住宿费标准:2000 元/生・学年。

  专业方面,该校 2025 年实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中所含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智能制造工程、数理基础九游app科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强化数理基础、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在第一学年末开始选择专业。学校所有专业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此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已经获得教育部公示,同意设立本科高等学校,办学性质为民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澎湃新闻)

  近期,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团队在《人力资源发展评论》(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人工智能(AI)正深度重构全球就业结构。基于既往研究数据,未来 20 年全球 48% 的现有岗位可能消失,而当前 65% 的小学生未来将从事现今尚未出现的新职业,其中多数需掌握高阶 AI 技能。

  该研究系统评估了 50 个国家的 AI 国家战略,发现政策优先级存在显著差异:仅 13 个国家将现有劳动力 AI 培训及学校教育升级列为最高优先级,其中 11 个为欧洲国家;而美国等 23 国将其定为中等优先级;超半数国家虽推行在职培训,但仅少数关注老年人或失业者等弱势群体的基础 AI 技能培养。研究强调,尽管 AI 技能成为职场核心竞争力,但“创造力、协作力与沟通力等人类软技能不可被替代”,但仅少数国家在战略中提及此类能力培育。德国与西班牙分别通过文化培育及学前教育介入提升全民 AI 认知,但软技能培养仍遭普遍忽九游app视;部分亚洲国家则更侧重国家安全与医疗健康领域的 AI 应用。(佐治亚大学)

  近日,一项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新研究,揭示了压力影响睡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该研究发现,下丘脑室旁核(PVN)中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元 (CRHPVN) 在压力导致的失眠和记忆障碍中扮演核心角色。

  研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利用光遗传学手段激活 CRHPVN 神经元会显著减少睡眠并损害空间记忆能力,这与急性束缚压力产生的效果类似。相反,若在急性压力期间抑制这些神经元,不仅能缓解记忆损伤,还能小幅增加小鼠的睡眠时间。进一步研究发现,CRHPVN 神经元通过投射至下丘脑外侧区(LH)调控压力反应,激活 LH 神经元会引发失眠和记忆缺陷,而阻断这一通路则可改善两者。该研究首次明确了 CRHPVN-LH 神经通路是压力干扰睡眠和记忆的“开关”。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压力相关失眠和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或可通过干预该通路,帮助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记忆力。(《自然》新闻)

  封面图为被导弹击中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大楼,来源:Eldad Tzahor/以色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