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愿意花20年研究看不见的粒子?” 这个问题曾让无数人困惑,但王贻芳用行动给出了答案。2025年4月23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中国科学家王贻芳、李凯等6人入选,他们的故事或许能让你重新理解“科学的价值”。
你可能不知道,每秒钟有数万亿个中微子穿过身体,这种被称为“幽灵粒子”的物质正是王贻芳的研究对象。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开启科研生涯。线年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这个投资2.5亿元的项目首次精确测量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被《科学》杂志列为年度十大突破。
更疯狂的是,王贻芳正在推动建造周长100公里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这个可能耗资360亿元的项目引发过激烈争论:物理学泰斗杨振宁认为不如投资人才培养,但王贻芳坚持“这是探索希格斯粒子的最佳窗口”。就像他办公室挂着的字画“触类旁通”所暗示的,他相信基础科学的长远价值。
另一位入选者李凯的故事更富戏剧性。没上过高中的他,在“文革”期间以工人身份考入吉林大学,后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有两项载入史册的成就:发明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让磁带备份成为历史,创办的公司被EMC以24亿美元收购;与李飞飞联合打造的ImageNet数据库,更是直接点燃了人工智能革命。
“敢把10亿张图片免费公开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天才。”李凯在2015年的演讲中坦言,当初做ImageNet时连政府资助都没拿到。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如今所有AI图像识别系统都站在ImageNet的肩膀上。他总结颠覆式创新的秘诀:“不要总想着解决问题,先学会提出新问题”。
宋晓东(清华校友):伯克利计算机系教授,区块链安全领域的“天才奖”得主,她开发的系统每天保护着数十亿次网络交易
盛冬宁(南大校友):凝聚态物理专家,在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中发现物质新形态,可能为量子计算机铺路
丹扬(北大校友):用光遗传学破解九游娱乐睡眠密码,她的团队发现控制快速眼动睡眠的神经回路
沈康(华中科大校友):斯坦福神经科学家,揭示突触发育的分子机制,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提供新思路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遴选向来被视为科研风向标。今年名单中,计算机与生命科学领域占比超40%,微软CEO纳德拉的入选更印证了“科技领袖影响力”的新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在粒子物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变国际学术版图——王贻芳团队已有60多项关键技术专利,李凯的存储技术每年为全球节省数亿美元。
当王贻芳在江门地下700米建设中微子实验室,当李凯在普林斯顿指导新一代AI研九游娱乐究者,他们证明了中国科学家的两种成功路径:要么在基础研究领域十年磨一剑,要么用技术创新改变产业规则。正如李凯所说:“真正的颠覆,从来不是重复别人的路”。这份院士名单不仅是荣誉榜,更是一张未来科技发展的路线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电话:13929967909
座机:0757-83205002
邮箱:19407036@qq.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国际交易中心8座2楼3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