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NINEGAME)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
发布日期:2025-07-11 17:52:57 浏览次数:

  上周美国的关税政策一波三折,先是暂时搁置了对中国以外国家加关税三个月的计划,随后在周五对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以及半导体元器件豁免了关税,但强调是暂时豁免。这些反复无常的政策变化导致市场震荡剧烈,如同过山车一般。尽管有短期的延缓和豁免措施,但市场仍对未来不确定,无法真正安定下来。

  市场惊魂未定是因为尽管美国暂时延缓了对其他国家的加税,但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豁免只是暂时的,并且美国政府自身也承认这只是暂时的调整。此外,过去十天美国市场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傻现象,债券收益率上行、美元汇率走软,这反映出市场对于美国可能逐步退出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走向孤立主义的担忧,以及这种转变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的潜在长期伤害。

  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已经对全球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冲击。关税提高导致消费下降,进而影响投资信心下滑,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目前美国平均关税水平接近20%,远高于特朗普2.0上台前的2-3%,即使暂时搁置了对中国以外的加税,但保留了部分高关税措施,所以对企业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依然显著,尤其是滞胀效应将会逐步显现。

  虽然有观点认为美国受到的伤害更大,但实际上,由于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和相互依赖程度都很高,所以此次关税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仍大于对美国的影响,不过两国经济都受到了约1.5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负面影响。不过,在这种博弈中,谁能率先采取有效的国内政策刺激来支持消费和内需,谁就可能在未来的谈判和博弈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随着谈判的进展,未来两三个月内,随着新闻报道带来的短暂欢呼,投资者的情绪可能会有所波动。然而,跨国企业对美国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失去了信心,长期来看,全球关税和贸易壁垒存在反复上升的风险。而关于实施2030年重大战略以实现破局,虽然有些宏大且雄心壮志,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路径依赖的改变需要时间,而中美关系的变化也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带来了挑战。

  在特朗普总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美国市场收缩后,中国面临两个主要的对外贸易新机遇。首先,中国可以抓住全球市场需求缺口的机遇,通过刺激内需来填补这一空白。其次,中国可以通过加大开放力度,实现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的目标,加强与欧洲、亚洲等盟友的合作,重塑全球贸易秩序。

  在关税壁垒方面,中国主动与欧洲沟通,针对可能涌入全球市场的过剩产能和产品,中国决策层表示会严格管控贸易转移倾销行为,并提出以最低价格取代现有欧洲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而促使竞争转向产品质量。此外,中国还提出逐步实现与外商直接投资零壁垒,例如在医疗、养老和专业服务等领域扩大开放。

  中国如何确保周边国家不会因美国的关税政策而减少与中国经济的合作?针对国内刺激政策方面,中国有哪些新的进展?

  中国正计划通过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利用强大的内需市场吸引力和对外投资对当地产业链的贡献力,确保这些国家的经济与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同时,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也表示不会因为美国关税政策而倒向美国,而是愿意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最近的进展包括将毕业但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纳入社保体系,以支持内需持续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此外,通过增加消费补贴、改革社保制度覆盖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有望释放长期消费潜力。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将通过这些措施刺激内需,同时配合对外的三个零目标(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内外部环境的稳定与平衡。

  尽管中国试图减少地方政府层层加码的补贴行为,但在补贴问题上仍面临前路坎坷。目前,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也获得了补贴,这可能导致补贴难以完全消除。不过,为了推动工业化升级,中国需要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减少过剩投资和路径依赖,即使短期内难以实现零补贴,但长远看有助于整合出清行业,提升未来的价格和利润率,并减轻全球地缘政治下贸易伙伴对中国担忧。

  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消费以旧换新的产品范围可能扩大到快消品等更多品类,同时补贴折扣力度也可能增加,比如手机补贴范围和上限有望上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推出更多促消费政策,例如海南省已宣布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商户经营贷进行财政贴息。在房地产收储方面,中央可能会允许地方适度放宽项目限制,鼓励使用专项债购买存量房。

  是否有可能提前推出一些原计划在下半年实施的政策,比如全国性生育补贴?关于接下来的政策刺激,正式九游官网执行的时间预计会是什么时候?

  是的,全国性的生育补贴项目有可能在二季度提前推出,初始资金规模预计在500亿到1000亿水平,可以通过已宣布的2万亿政策刺激预算进行资金腾挪来实现。此外,还可能推出更大规模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对服务业消费提供国家层面补贴,并将部分未来十五年的国家级基建投资项目前置到今年执行,以帮助托底经济。正式执行时间大概率会在下半年,如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或之后的人大常委会上宣布1万亿至1.5万亿的额外财政刺激。不过,如果接下来两个月出口形势恶化,中央可能会提前召开记者发布会预告政策方向及用途,以稳定市场信心。

  中美关税加码对中国对美出口造成巨大冲击,可能导致出口下跌约60%,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速至少下拉1.5个百分点。因此,刺激政策的及时推出对稳住企业信心和抵消关税影响至关重要。

  对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全球金融环境变化以及中美可能升级到金融博弈的情况,有何看法?

  当前中美角力已从关税和贸易扩展到科技领域争夺和金融领域的较量。尽管在贸易战和产业链重组过程中双方势均力敌,但在高科技竞争和金融领域,中国展现出较强实力,如中概股退市风波最终得到解决。然而,近期美国财政部长提出中概股退市问题,金融领域的风险仍需警惕。目前聚焦的23家中概股公司中有19家已在香港实现两地上市,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们认为即使所有中概股一起退市,香港市场由于其active交易身份和地位,能够保证一定程度上的平稳过渡,成交量虽会有一定牺牲,但长期来看,香港市场具有流动性潜力,可以在6到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逐渐替代美国市场上的流动性。此外,若国内监管机构进一步放开两地上市公司的南下渠道纳入过程,南下资金也可成为流动性的有力提供者。

  短期来看,该事件将大幅提升中美双边争议和地缘政治风险,导致中国风险溢价大幅上升,香港市场和相关指数估值将出现短期剧烈调整。长期流动性风险方面,我们相对乐观,不担心这些公司维持交易状态及作为指数主要成分股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关注这四家公司是否会迅速启动两地上市申请,并期待香港和内地监管机构在审批流程及港股通纳入过程中设立快速通道,以保证极端状况下的流动性支持。

  美国监管机构需明确表述退市的前提条件、可行解决方案以及时间点。参照以往规定,中概股在连续三年未达到审计标准时才会触发强制退市,因此我们需要看到美国监管机构严肃认真地跟进此次事件。

  鉴于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强,我们建议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中增加对A股市场的配置,因其相对不受地缘政治和汇率贬值风险影响,且有国家队资金支撑。行业配置上采取更平衡策略,建议多配置防御性行业和必选消费类资产,等待政策方面的更大确定性出现。

  随着美元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全球投资者都在重新审视他们的资产配置方式,包括外汇储备货币的选择。短期来看,欧元和人民币等其他货币可能会受益,而中长期则需关注全球各国实施重大战略以提升其他资产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

  根据我们的测算,中美现有的关税水平会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60%甚至更多。

  目前由于关税的影响,消费者对消费恢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虽然1、2月看到稳步小幅回温及价格企稳迹象,下半年可能有明显消费恢复加速,但这取决于后续政策层面能否有效弥补关税带来的冲击,特别是价格走势是重要观测指标。

  确实存在供给增加的可能性,因为部分小供应商因美国零售商的短期撤单或停止进货而面临积压,同时国内零售商积极帮助外销转内销。此外,消费者行为出现明显变化,淡旺季消费差异扩大,年节消费旺盛而平常时期节约消费的现象在今年可能会持续。

  没有直接出口渠道的企业面临美国零售商停止下单的情况;而一些大型产业如家电和服装行业,由于产能已转移到东南亚,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部分品牌选择消化关税成本,利用90天豁免期赶单,并未立即转嫁给消费者,目前对终端需求影响不大。家电企业通过内部增效、产品结构调整及转向东南亚市场等方式应对,并观察到美国市场需求在一季度至二季度初保持不错增长。

  目前看今年整体盈利增长高于销售收入增长,预计2020年利润平均增速为10%,但能否实现还需看政策支持。建议持续关注乳液板块,因其业绩反转和生育政策持续推进可能带来长线增长拉动;服务业尤其是餐饮和酒类可能受益于海外消费者吸引力增加;同时,持续关注具有高成长性和持续份额抓取能力的新消费板块。

  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是否会在90天后对东南亚国家加征同等关税,进一步冲击产业链;二是出口受阻导致积压商品转为出口转内销,增加了国内供给,可能给价格带来进一步压力,从而对消费、投资产生第二轮冲击,加剧通缩下行螺旋。

  大部分中国企业没有充分准备贸易战,只有极少数提前布局了海外工厂的企业能较好应对。在让利方面,大部分企业表示如果能减少10%左右的利润,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超过10%,他们就无法继续让利,甚至可能放弃订单。整体来看,中国企业让利空间有限,难以承受美国客户想要的无条件降税要求。